唐由之:做事要先学会做人

 他桃李满天下 , 不仅培养了一批研究生 , 还培养了众多的基层医生 。 他言传身教 , 身体力行 , 以自己高尚的医德 , 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
 
“做事要先做人”也是唐由之的行为准则 。 唐由之不仅临床经验丰富 , 看病效果好 , 他的教学水平也是出类拔萃的 。 1958年 , 北京中医学院刚成立 , 聘请唐由之代眼科课 , 他讲课 , 生动活泼 , 深受学生的欢迎 , 经常被列为教学观摩课 。 以至于40年后 , 唐由之当年的学生都还保留有上他课的教学笔记 。 1978年以后 , 唐由之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研究生的带教工作 , 中西医结合是他最大特点 。 他认为中医和西医各有千秋 , 所以他在临床上开药方的同时 , 会耐心地告诉您:“西医的治疗不要断 , 配上我的中药 , 您的病会好得快一些 。 ”他还能娴熟地运用西医检查技术和现代中药药理知识 , 遣方用药 , 往往屡见奇效 。 他给学生的第一节课 , 就是要求学生做事要先学会做人 。 对自己的学生 , 他经常讲自己在科研和医疗工作中的挫折和教训 , 不以成绩去掩饰教训 。 他认为在成绩和荣誉的背后 , 有着深刻的教训 。 他还能不断去猎取新知识 , 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应用到临床 , 告诉学生怎么应用到临床 。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 , 吸取教训 , 避免失误 。


1995年10月 , 一个患毕夏氏病的小伙子 , 在他父母亲的陪同下 , 表情淡漠地来到诊室 。 由于长期服用激素 , 小伙子已经很胖了 。 小伙子母亲说:“我们在北京大医院都看遍了 , 效果不太好 , 孩子也不想治了 , 来请唐教授看看 , 能不能治 。 ”唐由之仔细看过后 , 并没有给予开药方 , 而是跟小伙子聊天 , 先鼓励他不放弃治疗 , 给他做思想工作 , 还告诉他毕夏氏病的特点就是反复发作 , 一定要有耐心 , 要坚持治疗 。 因为当时小伙子的病正属于活动期 , 前房积脓1毫米 , 所以唐由之在中药处方中重用了消炎抗病毒的连翘、地丁等药 , 还特意在处方中重用了虎杖一味药 。

唐由之:做事要先学会做人

文章插图

当时他的学生是很不理解为什么用这味中药 。 病人走后 , 唐由之说:“现代药理研究 , 虎杖这味药有抗病毒的药理作用 , 在临床上如果遇到顽固的眼科炎症时 , 可以加入虎杖 , 会有帮助的 。 ”病人在唐由之的鼓励下 , 一直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 , 直到病情稳定 。 一年后打电话回访 , 得知患者的视力虽没有提高 , 但病情已经稳定 , 激素已经停用了 , 体型也恢复正常了 , 感谢唐由之的精心治疗 。



唐由之对患者如亲人的高尚医德 , 对知识严肃认真的求学态度 , 使他的学生感触很深 。 他的学生清楚地记得一件事:1996年元月29日 , 陕西一名患者 , 在唐由之还没来到诊室的时候 , 就已经等着唐由之了 。 唐由之就问他:“怎么不舒服了?”患者说:“这几天眼睛有点不舒服 。 ”唐由之就拿着眼底镜 , 面对面地看了很长时间 , 把检眼镜交给学生:“你去看看 。 ”学生离患者很远时 , 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口味 , 当时就很反感 , 皱着眉头 , 强忍着 , 拿着检眼镜比划了一下 , 就出了暗室 。 唐由之问学生:“你认为是什么病?”学生也不敢肯定 , 犹豫半天 , 小声嘟囔了一句:“ 学生觉得他是糖尿病眼底病吧?”因为病人肯定地说他没有糖尿病 。 唐由之很自信地说:“就是早期的糖尿病眼底病嘛 。 ”病人还是很坚持 , 说自己没有糖尿病 。 唐由之笑了:“我给你开几服中药 , 你再到内科找糖尿病科看看 , 好吗?”患者走后 , 唐由之很严肃地对学生说:“今天这个病人是故意让你看的 , 他的眼底就是一个典型的糖尿病眼底病变改变 , 你今天就没仔细看吧?眼底有3个血管瘤 , 周边还有出血 , 再加上典型的糖尿病口气……”那天这个学生的表现是在唐由之的预料之中 。 这件事对学生思想触动很大 , 唐老对学生的影响让这个学生受益匪浅 , 她在工作中牢记唐老的话 , 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 。 后来病人说 , 很感谢唐大夫 , 那天看过眼科后 , 在看糖尿病专科被确诊为糖尿病 , 控制血糖后 , 眼病也稳定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