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痛经的22个中医妙招

镇痛有道 痛经不可怕
有种说法:痛经是治不好的 。其实,继发性痛经是由于生殖器官的病变引起,病症一旦治愈 , 痛经即可消除 。但就原发性痛经而言,它是女性的一种生理现象,只要行经就意味着有排卵,就会疼痛,这听起来让人不免失望,难道女性们就要无奈的忍受痛经的困扰吗?不,虽然不能根除痛经 , 但可采取适当的方法缓解疼痛 。
1.食物调理3计
注意饮食调理 , 也可以减少诱发痛经的因素 。
①莫贪凉:肠胃功能不佳的女性,经前和经期应忌食生冷寒凉食品,如冷饮、生拌凉菜、螃蟹、田螺、蚌肉、蛭子、梨、柿子、西瓜、香蕉、苦瓜、山竹、绿豆、黄瓜、荸荠、柚、橙子等,以免痛经加重 。
②少食酸:酸性食品有固涩收敛作用 , 使血液涩滞,不利于经血的畅行和排出,因此痛经者应尽量避免在经期使用此类食物 。酸性食物包括米醋、酸辣菜、泡菜、石榴、青梅、杨梅、草莓、杨桃、樱桃、酸枣、芒果、杏、李子、柠檬等 。
③忌吃辣:有一部分痛经病人,本来就月经量多,再吃辛辣温热、刺激性强的食品,会加重盆腔充血、炎症 , 或造成子宫肌肉过度收缩,而使痛经加重 。所以像辣椒、胡椒、大蒜、葱、姜、韭菜、鸡汤、榴莲及辛辣调味品等 , 痛经病人应该尽量少吃或不吃 。
2.中医按摩6计
用中医按摩手法治疗痛经,操作简便 , 收效快,不妨一试:
①舒适地平躺在床上,两腿弯曲,从上腹部向下推,反复5-10次 。
②用掌根在腹部顺时针地环摩腹部5-10次 。
③用食指,中指 , 无名指的指肚在脐周反复旋转按摩3-5分钟,使之产生温热感 。
④从大腿内侧,脚髁骨内侧到脚骨的沿线,用手的根部及手指的指腹按摩,能消除下腹部的紧张,尤其是脚髁骨内侧三指宽上的穴位,是消除痛经非常有效的穴位 。
⑤用拇指按压在尾骶骨上方 , 找出使你感觉舒服的地方,重点性地按揉该处,疼痛感会大为缓和,头痛也会减轻 。
⑥从肚脐以下,约四指宽度距离的下方,到阴毛际的边缘,也是按摩痛经的有效穴位 。将四指并拢,用中指慢慢做指压 , 能消除痛感 。
3.对症服用中西药4计
痛经时可以服用药物镇痛 。如西药中的芬必得、泰诺林都有缓释作用,疗效迅速,效果明显 。
中药里对经期有改善调养作用的更多 , 但要注意针对症状选择:
①气滞血瘀,经前或行经期间小腹阵痛,乳房膨胀,心烦易怒 , 经量少或行经不畅,可选用舒肝理气、化瘀止痛的“妇女调经丸”;
②阳虚内寒,小腹冷痛,经色淡、量少,伴有手足寒凉的,应选用温经散寒、养血止痛的“益坤丸”;
③气血虚弱,小腹绵绵作痛,伴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佳等 , 应该选用益气补血止痛的“乌鸡白凤丸”;
④肝肾虚损 , 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疼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者,应选用益肾养肝止痛的“六味地黄丸” 。
4、生活习惯5计
改善生活习惯也是缓解痛经既有效又健康的办法:
①经期少饮咖啡、茶、可乐,少吃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切忌饮酒 。
②受风寒湿冷侵袭易引发痛经,因此经期要注意保暖,洗热水浴、泡温泉,可加速血液循环 , 让紧张的肌肉和神经得到松弛 。
③保证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尽量控制情绪 , 让心情愉悦放松 。
④不要做剧烈运动,特别是避免游泳、滑水等水上运动 。但也不要久坐不动 , 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 。适当的散散步,做一些简单舒缓的体操动作 , 如瑜伽中的弯腰 , 放松等动作有助于改善痛经的问题 。
⑤经期要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绝对禁止性生活 。
解痛小偏方2计
偏方一:一杯开水 , 加入两大匙红糖 , 搅匀,热热的喝下去,香甜温暖 , 痛经会有所缓解 , 而且,还能帮助经血更顺畅的排出 。
偏方二:取一只干净汤匙 , 倒入约五分之一匙云南白药(药粉),再加适量白酒调匀后服下,有较明显的止痛效果 。
镇痛美食谱2计
当归生姜羊肉汤
用料:羊肉500克,当归60克,黄芪30克 , 生姜5片 。
制法:羊肉切块,与当归,黄芪,生姜一起炖汤 。加盐及调味品,吃肉喝汤 。
功效:益气养血 。适用于气血虚弱型痛经 。
山楂红枣汤
用料:山楂50克,生姜15克,红枣15枚 。
制法:上药水煎服 。每日1剂,分2次服 。
【告别痛经的22个中医妙招】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行气导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