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目的何在

一、孔子周游列国是被迫的,压力主要来自:
① 鲁国权臣 。
周游之前,孔子已在鲁国当了四年官,最高官至大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长 。
但孔子“不老实”,总想收拾那些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的卿大夫 。
鲁国计有三家权倾朝野,孔子趁着他们家臣叛乱,收拾了其中两家,最后一家实在收拾不动了 。
那个时代,权力已顺次从周天子、诸侯转移到权势滔天的士大夫手中,士大夫手中权力也不稳,常被更下一层的陪臣阶级所取代 。所以“世风日下”,孔子一心想把权力收归国有,实现大周朝伟大复兴,只是势单力薄,无异于以卵击石 。
② 齐国外交的施压 。
孔子在鲁国从政这几年,着实起了不少效果,很多地方政府纷纷向他学习先进经验 。GDP也噌噌往上涨 。
旁边齐国一看不行啊,你这是威胁我继续当老大的节奏呀,于是约定鲁国会盟于夹谷,准备绑架鲁君 。
不料孔子也不吃素,竟带了军队前去会盟,齐国阴谋没得逞,还被孔子挤兑着归还了以前占领鲁国的三个城池 。
一计不成,二计又生 。齐国又送了80名美女腐蚀鲁国核心管理层,果然中计,鲁君再也不好好干活了 。
鲁君不急孔子急没有用,眼见政治抱负无法施展,孔子只好辞职,去其他国家看看行情 。
二、孔子周游列国,怎么走过来的?
① 他有车有人,不靠走的 。
孔子随行的有不少弟子,其中子贡更是富甲天下的一位大富商,有钱好办事,所以不怕 。
② 出门靠朋友 。
孔子在各国也有朋友,比如卫国朋友最多,别国不要他了,就常常回卫国待着 。而且卫君也够意思,曾给孔子六万石的奉禄 。
光给钱,不给官职,就实现不了政治抱负,于是孔子在卫国也待不住 。
③ 惶惶似丧家之犬 。
孔子在匡地被认错成一个大坏蛋,围了5天 。
到了宋国,又被那里的大司马追杀 。
路过蒲地,碰上叛乱,激战一场后,孔子跟他们订了“不平等条约”才被放行 。
入楚时,又被围困在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弟子们差点失去追随孔子的信念 。
十四年来奔波各地,着实吃了不少苦,孔子自嘲“累累若丧家之犬” 。
④ 68岁返回鲁国 。
齐国老欺负鲁国,鲁国受不了,又求救于孔门弟子冉求,这才击败了齐国大军 。
他们问冉求打仗这么厉害谁教的,他说孔子教的 。
这才又把孔子请回来 。
在外漂泊十四年,68岁老人返鲁 。


孔子周游列国目的何在

文章插图


孔子周游列国目的何在

文章插图


孔子周游列国目的何在

文章插图
孔子周游列国主要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宣传自己的道德理念 。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征战,周初制订的礼乐制度破坏殆尽.他提出要恢复周礼、实行仁政治德治的政治主张,却不被鲁国的统治者接受,,所以孔子选择出去周游宣传自己的主张 。
他周游列国14年,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楚等国,希望有机会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可是,那个时候大国忙着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被吞并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发生变革 。孔子宣传的那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 。大家对他敬而远之,尊敬他却不重用他 。他四处碰钉子,最后又回到鲁国 。从此,他专心一志在家里编书和教授学生,直到73岁死去 。相传他有门徒3000多人,比较有名的有72人 。他编了好多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 。
下面是《史记·孔子世家》描述孔子即将要周游列国的片断: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有是言也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於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於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陈女乐文马於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於政事 。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 。”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 。”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 。孔子遂行,宿乎屯 。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 。”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 。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 。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周游列国目的何在】
孔子周游列国目的何在

文章插图


孔子周游列国目的何在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