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学用药特点

任继学 , 男 , 汉族 , 1926年1月出生 ,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 1945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 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
【任继学用药特点】 
· 药味少 剂量大 功专力宏
中药的临证配伍 , 灵活多变 , 方剂中药物搭配的恰当与否 , 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 , 而药物的用量 , 对疗效亦有很大的影响 。 因此 , 任氏临床用药时 , 一贯主张辨证要准 , 用药要精 , 药味要少 , 搭配得当 , 必要时加大剂量 , 目的在于功效专一 , 集中优势 , 直捣病所 。 任氏认为 , 临证时凡是辨证准确 , 但又久治不愈者 , 一般而言 , 多属病重药轻 , 杯水车薪 , 是谓不及 。 或因用药繁杂功不专而力不宏 , 故而难以取效 。 因此 , 任氏认为 , 必须大胆施用重剂 , 方能力挽沉疴 。
 
· 师经方 重土法 择善而从
任氏对经方的研究 , 造诣颇深 , 每于临证时 , 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 小柴胡汤 , 原为和解少阳之剂 , 但任氏加减化裁后 , 用治多种病证 , 效果俱佳 。 任氏认为:小柴胡汤中有五味药可以变换 , 惟柴胡、甘草不可更 。 并一再告诫我们 , 方中只要有柴胡、甘草 , 就具小柴胡汤的原义 。 张仲景“但见一症便是 , 不必悉具”的深义 , 即在于此 。 例如治咳嗽:虚火者 , 去人参加五味子、寸冬、元参;有实火者 , 去人参、半夏 , 加黄连、黄芩、黄柏;燥咳者 , 去人参、半夏 , 加天冬、寸冬、生地、元参、阿胶 。

任继学用药特点

文章插图

· 遣虫药 用毒剂 胆大心细
任氏认为 , 凡顽症、痼疾 , 欲起沉疴 , 拯危候 , 必用毒剧之品 , 方能功效独到 , 他常说:“人之性命 , 非同草木 , 岂有不慎、不明、不辨之理乎!”所以 , 临证时凡久病不愈者 , 必用虫类药或毒剧药搜剔病邪 , 通经活络 , 气血流畅 , 其病自愈 。 中风一证 , 是我们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 不论是缺血性中风 , 还是出血性中风 , 而其病机是气血逆乱 , 上犯于脑 。 气逆于上 , 为风为火;血逆于上 , 为痰为水;为此 , 中风病人首选水蛭 , 任氏说:“水蛭最善逐瘀血 。 ”另佐土鳖、虻虫、川芎、苏木 。 我们临证观察 , 用水蛭清除血肿 , 化瘀活络 , 疗效可靠 , 对于一身尽肿的病人 , 则重用蝼蛄、蟋蟀之类 , 他说:“蝼蛄治水甚效 , 但其性寒 , 较为峻烈 , 虚者慎用 。 ”一般剂量5-10克 , 散剂每服1-2克 , 日服三次 。 而蟋蟀则性微温 , 用于慢性肾风之水肿 , 常有良效 。 对于顽固性痹证 , 善用土鳖、蜂房、蜈蚣、地龙、乌蛇等 , 每每收效 。
 
· 精内治 巧外疗 唯效以求
任氏善用外治法 , 认为 , 外治可补内治之不足 , 使药力直捣病所 , 提高疗效 。 吴师机曰:“外治药中多奇方 , 学识未到 , 断不能悟 。 ”他运用外治法 , 对急证、痛证用之最多 , 并常收立竿见影之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