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徘徊的乡愁

作者:黎荔
永远徘徊的乡愁
【永远徘徊的乡愁】2017年12月14日上午10时, “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在台湾高雄去世, 享年90岁 。 他在现代诗、现代散文、翻译、评论等文学领域都有涉猎, 一生光是诗就写了1000多首, 可最为人熟悉的作品还是《乡愁》 。 对于这首诗, 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这是一首现象级的作品, 《乡愁》的流行, 有着击中时代痛点的必然逻辑 。 二十世纪至今仍未走出转型期的中国, 正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对于天崩地裂或城乡巨变中的一代人或数代人, 颠沛流离是人生之常态, 故乡渐行渐远, 难觅旧貌甚至踪影 。 《乡愁》这首诗之所以抵达了人们的内心深处, 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着普遍的乡愁 。
我曾亲耳聆听过余光中先生朗诵《乡愁》一诗, 那是2012年5月19日, 位于西安书院门的于右任故居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 特邀“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莅临开馆, 并举办“忆长安, 话乡愁”文人雅集活动 。 “于、余”两家属世交 。 一头银发的余光中先生携夫人范我存女士, 由台湾文联执行主席陆炳文先生陪同到来 。 这是一个小型的文人雅集, 在百年老宅庭院中举办, 整整两个多小时, 于右任、余光中的二十首思乡诗分成四组被朗诵, 小提琴、埙、箫独奏及独唱萦绕其间 。 于右任故居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37年始, 于右任先生就与结发妻子高仲林和长女于芝秀在这里定居, 并在这里接待亲朋好友, 门生故旧, 三原乡党 。 1949年于右任被裹挟去了台湾, 而妻子高仲林和女儿于芝秀则留落大陆, 直到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先生逝世, 他们一家再也没有团聚, 演绎了一场“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的人生大悲剧 。 很多年之后, 我还记得当时那庭中朗吟的情景, 当一首首乡愁诗被悠悠吟诵出来, 其乡思之苦之烈, 令满座衣冠, 有人哽咽, 有人潸然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 ”黯乡魂, 追旅思, 真令人心腔酸痛, 热泪飞溅, 肝肠寸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