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的分类及用处 伤风感冒——少吃羊肉多喝水

春季以来流感病人比冬季还多 , 轻则恶寒头疼、鼻塞流涕、周身酸楚、咽干咳嗽少痰 , 重则高热头疼、口鼻干燥、鼻涕带血 。 病人自己都能感到呼出的气是热的 , 这是春天感冒的典型特点 。
最简单的防治方法就是多喝白开水 , 保持饮食清淡而富营养 , 冬天人们喜欢吃的羊肉 , 春天应少吃 , 因羊肉性温热 , 会在春天加重干燥的程度 。 一旦出现症状 , 如果是因为受凉引起的 , 早期可喝姜糖水把寒气驱散;如果是因为饮食积滞 , 夜间被子太厚 ,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捂着了” , “上火”而致 , 感冒的同时还伴有鼻子干燥出血 , 可用白茅根和芦根各15克煎汤代茶饮用 , 用梨榨汁 , 或梨和冰糖煮水服用 。
推荐食谱:君子蒸肉
食谱原料:
使君子5-10克 , 猪瘦肉100克 , 盐少
制作方法:
1、将使君子去壳 , 取出使君子肉备用 。
2、将使君子肉和猪瘦肉一起剁碎和匀 , 加入少许盐 , 二者做成肉饼 。
3、将使君子肉饼放入盘内 , 隔水用旺火蒸熟或煮粥时放在饭面上蒸熟即成 。
健康提示:
1、两肉相配好吃 , 味香咸有口味 。
2、本菜对感冒有良好的功效 。 每遇食欲不振 , 口渴烦躁等症状出现时 , 即可吃此菜 , 定见疗效 。
【羊肉的分类及用处 伤风感冒——少吃羊肉多喝水】 喜爱吃羊肉的人不一定能清楚的认知羊肉的怎么不同部位的不同用处 , 今天小编就搜集整理了羊肉的分类 , 大家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
1、头尾部位
头:肉少皮多 , 可用来酱、扒、煮等 , 如酱羊头肉 。
尾:羊尾以绵羊为佳 , 绵羊尾脂肪丰富 , 质嫩味鲜 , 用于爆、炒、汆等 , 在涮羊肉中有羊尾 , 配合羊肉一起食用 , 肥嫩鲜美;山羊尾基本是皮 , 一般不用 。
2、前腿部位
前腿:位于颈肉后部 , 包括前胸和前腱子的上部 。 羊胸肉嫩 , 宜用于烧、扒;其他的肉质性脆 , 筋较多 , 宜用于烧、炖、酱、煮等 。
颈肉:肉质较老 , 夹有细筋 。 可用于红烧、煮、酱、烧、炖以及制馅等 。
前腱子:肉质老而脆 , 纤维很短 , 肉中夹筋 , 适于酱、烧、炖、卤等 。
3、腹背部位
脊背:包括里肌和内外脊肉 , 俗称扁担肉 。 外脊肉位于脊骨外面 , 呈长条形 , 外面有一层皮带筋 , 纤维呈斜形 , 肉质细嫩 , 专用于较嫩菜肴的主料 , 用途较广 , 用于涮、烤、爆、炒、煎等 , 如煎羊排、烤羊排;里肌位于脊骨两边 , 肉形似竹笋 , 纤维细长 , 是全羊身上最鲜嫩的两条瘦肉 , 外有少许的筋膜包住 , 去膜后用途与外脊相同 。
肋条:俗称方肉 , 位于肋骨里面 , 肥瘦互夹而无筋 , 越肥越嫩 , 质地松软 , 适于涮、焖、扒、烧、制馅等 。
胸脯:位于前胸 , 形似海带 , 肉质肥多瘦少 , 肉中无皮筋 , 性脆 , 用于烤、爆、炒、烧、焖等 。
腰窝:俗称五花 , 位于肚部肋骨后近腰处 , 肥瘦互夹 , 纤维长短纵横不一 , 肉内夹有三层筋膜 , 肉质老 , 质量较差 , 宜于酱、烧、炖等 , 如红烧羊肉 。 腰窝中的板油叫腰窝油 。
4、后腿部位
后腿:比前腿肉多而嫩 , 用途较广 。 其中位于羊的臀尖的肉 , 亦称“大三叉”(又名“一头沉”) , 肉质肥瘦各半 , 上部有一层夹筋 , 去筋后都是嫩肉 , 可代替里脊肉用 。 臀尖下面位于两腿裆相磨处 , 叫“磨裆肉” 。 形如碗 , 纤维纵横不一 , 肉质粗而松 , 肥多瘦少 , 边上稍有薄筋 , 宜于烤、炸、爆、炒等 。 与磨裆肉相连处是“黄瓜肉” 。 肉色淡红 , 形如两条相连的黄瓜 , 一条斜纤维 , 一条直纤维 , 肉质细嫩 , 一头稍有肥肉 , 其余都是瘦肉 。 在腿前端与腰窝肉相近处 , 有一块凹形的肉 , 纤维细紧 , 肉外有三层夹筋 , 肉质瘦而嫩 , 叫“元宝肉”、“后鸡心” 。 以上部位的肉 , 均可代替里脊肉使用 , 我们通常炒羊肉用这部分的肉比较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