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症状,体征

一、症状
1. 痛经:
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 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 。 可发生在月经前, 月经时及月经后 。 有的痛经较重难忍, 需要卧床休息或用药物止痛 。 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加重 。 由于雌激素水平不断高涨, 使异位的子宫内膜增生、肿胀, 如再受孕激素影响则出血, 刺激局部组织, 以致疼痛 。 如系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更可促使子宫肌肉挛缩, 痛经势必更为显著 。 异位组织无出血的病例, 其痛经可能由血管充血引起 。 月经过后, 异位内膜逐渐萎缩而痛经消逝 。 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显著, 但无痛经者, 占25%左右 。 妇女的心理状况也能影响痛觉 。
2.月经过多:
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月经量往往增多, 经期延长 。 可能由于内膜增多所致, 但多伴有卵巢功能失调 。
3.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常伴有不孕 。 不孕与内膜异位症的因果关系尚有争论, 盆腔内膜异位症常可引起输卵管周围粘连影响卵母细胞捡拾或导致管腔堵塞 。 或因卵巢病变影响排卵的正常进行而造成不孕 。 但亦有人认为长期不孕, 月经无闭止时期, 可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的机会;而一旦怀孕, 则异位内膜受到抑制而萎缩 。
4.性交疼痛:
发生于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使周围组织肿胀而影响性生活, 月经前期性感不快加重 。
5.大便坠胀:
一般发生在月经前期或月经后, 患者感到粪便通过直肠时疼痛难忍, 而其他时间并无此感觉, 为子宫直肠窝及直肠附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 。 偶见异位内膜深达直肠粘膜, 则有月经期直肠出血 。 子宫内膜异位病变围绕直肠形成狭窄者有里急后重及梗阻症状, 故与癌瘤相似 。
6.膀胱症状:
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至膀胱者, 有周期性尿频、尿痛症状;侵犯膀胱粘膜时, 则可发生周期性血尿 。
7.腹壁疤痕及脐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则出现周期性局部肿块及疼痛 。 早期症状
1)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到输卵管后可能会致使管腔出现堵塞现象 。 直接导致受精卵无法通行出现不孕 。
2).痛经
痛经属于继发性痛经 。 继发性疼痛就是在出现内膜异位以后, 在之前通常没有疼痛感觉, 并严重到影响女性正常的生活 。

3).月经变多
在月经周期时, 发现自己的月经量有明显的增多情况, 月经的经期通常会明显的延长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 。
4).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常伴有不孕 。
5).膀胱症状
通常见子宫内膜异位至膀胱者, 有周期性尿频、尿痛症状;侵犯膀胱粘膜时, 就会出现周期性血尿 。
6).性交疼痛
经常出现于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导致周围组织肿胀而影响性生活, 月经前期性感不快加重 。
7).大便坠
通常出现于月经前期或月经后, 患者感到粪便通过直肠时疼痛难忍, 而其他时间并无此感觉, 为子宫直肠窝及直肠附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
二、体征
腹膜型内异症:
腹膜型内异症(peritonealendometriosis, PEM)是指发生在盆腹腔腹膜的各种内异症病灶, 主要包括红色病变(早期病变)、蓝色病变(典型病变)及白色病变(陈旧病变) 。
2.卵巢型内异症:
卵巢型内异症(ovarian endometriosis, OEM)可形成囊肿, 称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内异症囊肿);根据囊肿大小和异位病灶浸润程度分为:I型:囊肿直径 2cm, 囊壁有粘连、解剖层次不清, 手术不易剥离 。 Ⅱ型:又分为3个亚型, ⅡA:内膜种植灶表浅, 累及卵巢皮质, 未达卵巢内异症囊肿壁 。 常合并功能性囊肿, 手术易剥离 。 ⅡB:内膜种植灶已累及卵巢内异症囊肿壁, 但与卵巢皮质的界限清楚, 手术较易剥离 。 II C:内膜种植灶穿透卵巢内异症囊肿壁并向周围扩展, 囊肿壁与卵巢皮质粘连紧密, 并伴有纤维化或多房腔 。 囊肿与盆侧壁粘连, 体积较大, 手术不易剥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