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苏格拉底是谁,苏格拉底高情商( 六 )


达芬奇:这是善行 。 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 。 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达芬奇:是善行 。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 。 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达芬奇:这是善行 。
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 。 这一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 治国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 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 。 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 。 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 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
苏格拉底的老师是谁? 苏格拉底(∑ωκρ?τη?,英译:Socrates; 前469年—前399年)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 苏格拉底具有朴实的语言和平凡的容貌,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和神圣的思想 。 他在雅典大街上高谈阔论,到处向人们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 。 这样提问题的目的,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 ”
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 。 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 。 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 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 。 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 。 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 。 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鸩而死 。 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 。 多年来他被认为是反民主的、维护反动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哲学家,近来已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 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 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 。 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 ”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 。 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 。 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 。 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