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峙怎么读,飞峙的拼音( 二 )


峙山 , 据旧《萧山县名胜纪略》载:峙山滨浦阳江 , 贴临浦镇 。 又名觉海山 , 土名牛头山 , 因其状若牛 。 昔日树木茂盛 , 幽静诱人 , 被称为“郁纡峙山” 。 山脚有觉海寺 , 建于唐会昌元年(841) 。 沧海桑田 , 只剩山巅东岳庙 。 东岳庙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道光三年(1823)重茸 。 据民国《萧山县志稿》记载:南坡麓有张都堂墓葬 , 系明朝本邑工部尚书张嵿之墓 。 张都堂墓 , 于清咸丰十一年毁 , 光绪十一年僧德范募建 。
1949年冬 , 张嵿墓址尚留一丈许高的石人 , 迄今尚留石马两匹 , 置于原峙山公园入口处 。
山上的东岳庙于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本兵占据 , 后被毁 。 抗日战争胜利后重修 。 1962年成立临浦林场 , 开始在峙山植树造林 。 “文化大革命”期间 , 山上所有古迹均遭破坏 , 树木也被斫光 , 几成秃山 。
1982年 , 镇人民政府成立峙山建设领导小组 , 制订了《峙山建设十年规划草案》 , 其总体规划为充分利用峙山的地貌地物绿化园林 , 修筑造路 , 建造亭阁 , 尽快地将峙山建设成游览胜地 , 休息的风景区 。 至1985年建成山径4条 , 长1200米 , 南麓上山处建有翘角门楼 , 西坡山脚有圆形月门 , 山上有花架长廊 , 观赏平台 , 双层八角的觉海亭和四角双层的望江亭 , 东、南台门各一座 。 朝东台门上书“峙山”两字 , 为已故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手笔 。 1997年投入105万元 , 修葺扩建东岳庙地藏殿 , 至2003年镇政府投入2000万元 , 新增东潘婷 , 并在山北僻地2.67公顷 , 扩展峙山公园面积至142亩 , 并建造峙山公园牌坊等游览设施 。 2004年又筹资400万元 , 在峙山顶东侧建造峙山塔 , 2005年10月竣工 , 共9层 , 高50米 , 内有佛像88尊 , 华美外形 , 庄严宝相 , 为峙山公园增光添彩 。
峙这个字读什么 峙
拼音:zhì shì 简体部首:山五笔:MFFY总笔画:9笔顺编码:竖, 竖折/竖弯, 竖, 横, 竖, 横, 横, 竖钩, 点
解释:
[zhì] 直立 , 耸立:~立 。 对~(相对而立) 。 两峰相~ 。
[shì] 〔繁~〕地名 , 在中国山西省 。
“峙”字读什么? 拼音:zhì shì
部首:山
总笔画:9
基本释义:
[ zhì ]
耸立;屹(yì)立:对~ 。
[ shì ]
繁峙(Fánshì) , 地名 , 在山西 。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竦峙[sǒng zhì] 
耸立;挺立 。
2、雄峙[xióng zhì] 
昂然屹立 。
3、盘峙[pán zhì] 
安然耸立 。
4、环峙[huán zhì] 
围绕耸立 。
5、高峙[gāo zhì] 
高高耸立 。

“峙”这个字怎么读? “峙”【拼音】:shì、zhì

“峙”基本字义有:

  • 当读音为zhì时 , 
意思为直立 , 耸立:峙立 。 对峙(相对而立) 。 两峰相峙 。
  • 当读音为shì时 , 

表示〔繁峙〕地名 , 在中国山西省 。
详细解释:
一、读音为shì时 , 
意思为山西一县名
二、当读音为zhì时 , 

推荐阅读